“我们公司的建瓯节个体工商户注册注册、医保社保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政务竹产用地审批、服务赋开工许可、业拔联合验收等10余项审批事项都一次性统一办理,建瓯节非常高效。政务竹产爱华外汇代理”6月3日,服务赋在建瓯市政务服务中心竹产业“一类事”专窗,业拔福建建瓯美和实业推动有限公司公司审批业务主管人范兴和完成一系列手续后感慨地说。建瓯节
这是政务竹产建瓯市连续优化营商生态,努力“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服务赋一个缩影。
建瓯是业拔全国十大竹乡之一、“中国笋竹之都”,建瓯节AVA爱华外汇平台竹林面积163.5万亩,政务竹产立竹量、服务赋竹材产量、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现有笋竹加工公司174家,笋竹产业创造的价值近200亿元。
近年来,建瓯市锚定做强“一根竹”方向,以政务服务增值化变革为抓手,聚焦竹产业全链条推动需求,设立竹产业“一类事”专窗,推行“1+2+N”服务模式,AVA爱华外汇官网助力竹产业拔节向上,化绿为金。
何为“1+2+N”服务模式?“‘1’就是以竹产业为核心,‘2’是整合政务服务中心与笋竹产业推动中心两大平台,‘N’是打造出涵盖公司全生命周期的N项根本政务和增值化服务。”建瓯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张波介绍,目前,中心已梳理落地40项可办事项清单。公司只需到竹产业“一类事”专窗,即可一次性提交申请资料,享受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服务。
建瓯市荣欣工艺品有限公司是该服务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公司主管人郑福锦说:“我们公司的生产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不到半年,既节约时间成本,又产生财政和社会效益,真是省事又省心。”
“在竹产业‘一类事’专窗,为公司办理注册注册、医社保、工程建设项目等政务审批事项是根本政务服务。我们还联合技术、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为涉竹公司供给资金补助申请、技术推广以及商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增值化服务。”建瓯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郑志芳介绍,竹产业“一类事”专窗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总体要求,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界面出件”办理模式,实现“竹产业链一件事一次办”。
截至目前,竹产业“一类事”专窗已助力51家涉竹公司顺利在建瓯落地,完成15个核心项目备案,公司办事环节压缩60%,资料提交量下降45%,审批时效提高近3倍。
张波表示,为切实让办事公司有更多的获得感,中心还设立公司项目服务台账,为每一家竹公司办事贴上专属“标签”,实时跟踪事项受理、审查、办结等关键节点数据,让审批流程全程透明、可追溯。“一旦出现超时未办结事项,平台会自动发出提醒,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办理进度。”
与此并且,建瓯市政务服务中心还积极构建涉企服务反馈闭环机制,全力打造“线上+线下”全场景反馈网络,让公司诉求畅通无阻。
“线下,我们通过在专窗设立意见箱和服务评价器,为公司供给面对面反馈的便捷渠道;线上,则依托‘企呼我应’平台,搭建24小时不打烊的诉求通道,公司只需轻点鼠标,诉求便能‘一键直达’。”张波说,中心还定期开展竹产业公司满意度调查,普遍整理公司对政务服务的评价与提议,形成“多渠道整理、清单化运维”的诉求汇聚机制。
此外,中心实行反馈事项“销号台账”运维,对公司反馈的难题紧盯不放,直至彻底处理,确保“整理—应对—反馈—评价—归档”全流程形成完整闭环。让公司反馈的“难题清单”精准转化为政务服务的“替换指南”,促进政务服务从单纯的“办得快”向全方位的“办得好”转变。
“上次我们向中心反映,希望能协调办理‘验登合一’业务,没想到很快就有专人上门服务。中心也即时启用了‘验登合一’审批绿色通道,实行联动验收、并联审批,当天我们就领到了不动产权证。”南平创艺工艺品有限公司主管人汪发凯为这一机制竖起大拇指。
公司“支持”,才是真的好。自涉企服务反馈闭环机制运行以来,当地公司反馈回应率、难题处理率均达到100%。据介绍,今后,建瓯将继续以政务服务的“小切口”扎实做好竹产业主体培育,推动笋竹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促进竹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当地竹产业推动进一步走上“快车道”。(卢国华 魏剑生)